論文摘要:精品視頻公開課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本文以精品視頻公開課“生命的化學”為研究對象,從選題、教學方式、教師自身、拍攝及后期制作四個方面介紹了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將為民族地區的普通高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實踐
0概述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普及,落實“自由、開放、共享”的教育理念,2011年教育部啟動第二輪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本文以精品視頻公開課“生命的化學”為研究對象,從選題、教學方式、教師自身、拍攝及后期制作四個方面介紹了項目實施中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將為民族地區的普通高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塔里木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生命的化學”立項過程
塔里木大學2013年啟動了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塔里木大學生物化學課程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精品課程,錄制了3集視頻課。生物化學教學團隊在兵團精品課程基礎上以“生命的化學”為名申報并獲批2014年塔里木大學第一批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項目。
2塔里木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生命的化學”建設實踐
2.1選題方面
視頻公開課“生命的化學”歷經了三次選題調整。
第一次選題,2013年項目申報計劃是7個主題20講(每講45分鐘),授課內容與專業學生授課類似基本框架不變減學時減內容。2014年建設伊始,按申報計劃開始了項目建設,申報時的認識水平就是視頻公開課等于課堂教學加攝像機,就是課堂授課的濃縮版,錄制了四講。簡而言之,這次選題確定的公開課形式就是課堂授課的濃縮版,錄制了四講之后證明這種方式行不通,這種授課方式既沒有把理論講透講全,也不通俗有趣。
第二次選題,開設了5個主題10講(每講45分鐘)的校級公共選修課,授課同時拍攝視頻。學生以非生物類專業為主,兼顧了科普性和趣味性。
第三次選題,確定了以人類的生命健康為主線展開4個主題5講(每講不超過40分鐘),突出科普性、趣味性、地域性、民族性淡化專業色彩。5講分別是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及分子組成、結構,酶與生命活動,脂類代謝與生命活動、糖代謝與生命活動。如“脂類代謝與生命活動”介紹了西北地區廣泛食用的胡麻油,胡麻油中的α-亞麻酸可以轉化為俗稱為腦黃金的DHA和EPA,陸地作物中胡麻油含α-亞麻酸可以達到40%以上,而絕大多數作物含量甚微。
2.2教學方式方面
伴隨著“生命的化學”的三次選題,歷經了填鴨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學互動、啟發式教學三個階段的教學方式。對視頻公開課的認識也隨著我們的實踐不斷深入,加強教學互動,注重思辨性教學,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層層遞進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通過教師和學生對問題的討論,延伸出更加深入的新的授課內容,教學相長良性互動,開放而思辨的教學方式是我們“生命的化學”課程的目標。“生命的化學”以主題演講和問題為導向,一個問題一講,形成具有內在邏輯性的系列講座。教學的本質是學生內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并產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而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生命的化學”公開課遠期目標是以視頻公開課為基礎建立地域特點鮮明的精品資源共享課。
2.3教師自身方面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