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文章以普通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為契機,從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思路,課程教學改革內容,探討了基于“傳統教學+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使用,并分析了該模式對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新變革。
論文關鍵詞:MOOC,SPOC,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大學計算機教育不僅承載著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的使命,也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更是訓練學生計算思維的重要途徑[1]。隨著互聯網+高等教育以及工業化“兩化融合”的廣泛應用和深度結合,對普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在計算機知識及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對傳統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挑戰,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悄然興起,在新形勢下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也必然不斷地改革與創新的需要[2]。
1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普通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導向,以訓練計算思維為核心,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及信息素養,最終實現“一套體系,四個平臺,四種能力”的總體建設目標。即建立一套以計算機應用能力認證為基礎、具有專業針對性的應用型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一個系列課程資源共享平臺,一個課程測試評價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平臺和一個計算機創新實踐平臺;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計算機課程學習,具有在本專業領域和相關工作中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和初步的程序開發能力,著重培養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3-4]:
1)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
2)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基于網絡的學習能力。
4)依托信息技術的共處能力。
2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內容及特點
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4],應用性本科院校通常采用“2+X”課程體系。將計算機公共教學分為兩個階段、三個層次實施:第一階段即“2”(大學一年級兩個學期),是指目前已有教學安排的“計算機基礎”和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的程序設計類課程,主要進行計算思維的培養和應用基礎教育;第二階段即“X”(大學二、三年級),可以考慮開設“多媒體技術與網頁制作”、“微型計算機硬件基礎”、“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與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適應不同專業需求的可適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具有動態擴展性的選修課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多個學期內自由選擇若干門課程,為真正實現與專業結合、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應用性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1)學習者基礎參差不齊:地域、文化、背景差異較大;
2)大班授課:通常情況兩個自然班合班教學,人數約100人左右;
3)教學內容龐雜:涉及新知識面廣,知識點繁多;
4)教學時數減少:普遍壓縮課堂授課學時;
5)教學軟硬件資源不均衡:教師水平及教學設施差距較大。
3“MOOC+SPOC”的教學模式
3.1MOOC模式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2014年5月,“中國大學MOOC”項目正式上線。MOOC作為一種新的在線教育模式,對傳統的高等教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MOOC融入傳統課堂,實現優勢互補,倒逼教學質量的提升,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課程特征:
1)工具資源多元化:MOOC課程整合多種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
2)課程易于使用:突破傳統課程時間、空間的限制。
3)課程受眾面廣:突破傳統課程人數限制,能夠滿足大規模課程學習者學習。
4)課程參與自主性:MOOC課程具有較高的入學率,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輟學率,需要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3.2SPOC模式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是一種結合了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的混合學習模式,是在大學校園課堂,采用MOOC的講座視頻,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其基本流程是,教師把這些視頻材料作為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然后在實體課堂教學中回答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已經吸收了哪些知識,哪些還沒有被吸收,在課上與學生一起處理作業或其他任務[4]。
3.3MOOC+SPOC在計算機公共教學中的應用
將MOOC和SPOC模式引入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中,形成傳統教學+MOOC+SPOC的新型混合教學模式。
1)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國內優秀MO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