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新公共衛生形勢下預防醫學課程內容與教學管理改革分析
關鍵詞: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管理
現代醫學模式強調衛生服務應當由以疾病為主導轉向以健康為主導,這意味著醫學發展必須由以單個病人為中心逐漸轉換為以人群為中心,以醫療為中心也應當逐漸轉換為醫療、保健、預防、康復四位一體。這種轉變要求醫務人員在提供服務時必須擺脫原有的以臨床服務為主的模式,轉而強調臨床與預防、保健、康復等其他服務并舉的服務模式,而這對醫學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筆者對預防醫學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描述,對課程改革重點問題實施定位,并明確改革過程中的改革方向。
1預防醫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預防醫學課程與其他醫學課程之間的鏈接被忽略,造成醫學生的醫學知識鏈出現斷裂。目前的課程設置中其課程結構模式仍然圍繞臨床醫學知識結構為核心,教學大綱、教學課程安排、實驗課程開展等都與臨床醫學課程類似。缺少適用于臨床醫學學生的專門的預防醫學教程安排,因此導致學生無法將預防醫學知識與臨床醫學課程進行有效銜接與彌合[1]。
1.2現有預防醫學課程內容陳舊,方法學較少,導致學生僅能完成簡單的陳舊知識移植,無法形成實踐動手能力。預防醫學課程知識更新速度不快,無法跟上健康
問題的變化,導致其在應對健康問題時捉襟見肘。此外,預防醫學課程陳述現實的內容超過方法學介紹的內容,這就使醫學生在跨出校門后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其知識結構中沒有的,而缺少方法學介紹,又使其面對問題無法進行思考和有針對性地解決。
1.3現有教學方法落后,未充分發揮醫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當前使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單向的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模式,該模式雖然突出了教師主導作用,但卻忽視了醫學生本身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性。醫學生在被動學習中對知識結構的認知能力下降,會使其在“不感興趣”等心理認知下僅僅以應付考試為學習動力,這無疑會對其掌握預防醫學知識造成負面障礙。
1.4課時安排與開課時間安排存在問題,影響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醫學知識體系龐大,知識更新速度快,學生承擔的學習負擔較重,使得其在學習其他非醫學課程,甚至于非核心醫學課程時投入精力不足。加上課程課時設置不夠科學,造成醫學生在短時間內需要面對多門骨干課程的學習任務,無法按照學習目標要求在理論學習與實習過程中養成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醫學人才。
2預防醫學課程內容設計的重點
預防醫學課程課時設置、內容調整等改革舉措都與目前的人群健康形勢直接相關,而我國的人群健康形勢為預防醫學的課程改革,特別是課程內容的改革提供了啟示,其課程改革應當以下述健康問題為重點:
2.1老年性疾病成為疾病預防控制的重點。由于老年化社會帶來衛生服務供應需求的增加,醫務工作者不僅需要針對常見多發疾病進行知識儲備,而且還應當針對老年人群特點來更新知識儲備,預防醫學的知識也需要進行擴充。預防醫學課程的改革應當強調對老年?;技膊〉娜粘nA防知識管理,特別是針對常見多發的慢性疾病如何實施二、三級預防是其教學改革的重點關注內容[2]。
2.2疾病譜與死亡譜帶來新的預防知識要求。目前我國人群面臨的主要健康威脅是來自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健康狀態的侵蝕。但是在部分地區急性傳染性疾病仍然是健康的威脅之一,而地方病在少數地方也依然影響人群健康。醫務工作者既要重視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又要重視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這就要求在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強化更為全面的預防醫學知識。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