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專業就業市場卻存在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一方面,企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日益上升的同時,也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許多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滯后,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較差,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論文關鍵詞:市場需求計算機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近幾年來,我國正處在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尤其是“互聯網+”理念的提出,使得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迫切需要與互聯網結合,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通信技術進行改革和轉型。計算機專業作為唯一與“互聯網+”對口的專業,是當下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教育前景及就業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計算機專業就業市場卻存在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一方面,企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日益上升的同時,也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許多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滯后,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較差,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1.1專業定位不準確
國家信息化的目標、進程決定著社會需要大量的計算機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而目前多數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上,主要側重于培養具有良好的基礎理論和科學素養,能從事計算機學科教學、應用和研究的通用型人才。在這樣的培養目標下,學生要完成大量與專業相關的課程學習,雖然所學知識面面俱到,但每門課程的學習卻淺嘗輒止、一知半解,無法真正掌握專業的核心技能,與社會所需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有很大的脫節。
1.2專業教學體系缺乏特色
目前,各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相似度較高,培養模式也基本沿用傳統的理論傳授和上機操作的模式。有些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大綱幾乎一致,選用教材及教學重難點也都基本相同。另外,許多院校雖設有嵌入式、物聯網、信息安全等相關專業,但各專業設定的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等卻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同小異,很難體現出專業和教學特色。
1.3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方法陳舊
為維持教學的穩定性,許多高校的教學計劃調整時間一般設為四年調整一次,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容易出現教學內容落后、課程設置不合理、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設備陳舊等現象。大部分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方法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實踐教學課時設置相對較少,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
2模塊化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大量發展所需人才,并為社會服務。高校應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通過對社會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崗位及IT企業的廣泛凋研,并結合相關專家的分析意見和建議,本文將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厚基礎、會實踐、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軟件與信息技術人才,提出針對計算機專業的模塊化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思路如圖1所示。
3模塊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模塊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對就業崗位能力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對專業人才應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整合,將專業培養過程劃分成三個模塊來完成,基本素質培養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每一階段的課程設置,應根據后續課程或項目應用需求,倒推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來確定。具體內容如下:
3.1第一階段,“專業基礎模塊”
這一階段安排在大一大二學年,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專業學習打好基礎和方向。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